山东政协首设环境资源界别 聚焦“碳索”绿色发展******
中新网济南1月17日电 (李明芮)山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1月17日在济南闭幕,首设环境资源界别,共有17位政协委员,其中新委员16名,连任委员1名。在会议期间,新界别的委员聚焦环境资源相关话题建言献策,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。
山东省政协委员,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宋继宝表示,新设立环境资源界别是山东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具体实践,将对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新旧动能转换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协商议政平台。
“环境资源界别的成立,应运而生、恰逢其时。”山东省政协委员、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李振函说,该平台能更好地发挥众智众力,让委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,就环境资源领域问题更好地建言献策。
山东省政协委员、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洪静兰建议,山东应加强能源生产利用过程中的科技攻关,使该过程更加绿色低碳,加强碳管理领域人才的引进培育,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人才支撑。
山东省政协委员、山东蓝想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清华建议,山东应不断增强新型储能技术的推广力度,建立山东省储能规范及配套标准,建立清晰可实现的储能产业链,建立储能技术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发展平台。
山东省政协委员,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、民进聊城市委主委张保华建议,山东应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国家战略,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调研协商工作,掌握一手资料、精准建言献策。
山东省政协委员、齐鲁中科碳中和研究院筹建负责人陈彬建言,山东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优势,抓好科研成果落地转化,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。(完)
我国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******
光明日报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刘坤从11日在京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获悉,2022年,我国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,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6%,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.1%左右。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,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。
2022年,C919大型客机实现全球首架交付,国产10万吨级大型渔业养殖工船成功交付,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装备填补国内空白,国产四人雪车等冰雪装备实现“零”的突破,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,第三艘航母“福建舰”下水。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有序开展,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,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万多家、“小巨人”企业8997家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86家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,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。信息通信业快速发展,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230万个,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成效明显,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超过10%。
会议强调,2023年,要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;扎实推进“十四五”规划落地见效;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,“一链一策”推进强链补链稳链;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;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;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;培育壮大新兴产业;加快信息通信业发展,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,启动“宽带边疆”建设,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;促进中小企业发展;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,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,巩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;支持部属高校“双一流”建设;提升行业治理能力;全力以赴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12日 10版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